1、環塔合成潤滑技術
1995 年美國石油學會(API)為使車用潤滑油使用基礎油之品質有所依循,因此制訂了 API Base Oil Interchangeability Guidelines,將基礎油分類為五大等級:
第I類(Group I)-是傳統溶劑精煉出來的基礎油,常被稱做礦物油,目前已逐漸不被采用。
第II類(Group II)-是傳統溶劑精煉出來的基礎油,再經過加氫裂解制程所煉出來的基礎油(如Chevron Delo系列)。
第III類(Group III)-再經深度加氫裂解處理,而其黏度指數(Viscosity Index,VI)大于等于120且小于140的基礎油屬于此類,如BP VHVI及Shell XHVI等。另外以GTL法合成之天然氣合成油基礎油也算是第III+類,近年來被大量采用作為合成潤滑油。
第IV類(Group IV)-化學合成制造的PAO基礎油(聚-α-烯烴Polyalphaolefins),可標示成全合成潤滑油(Fully Synthetic)來出售。
第V類(Group V)-是指 PAO外其他類之合成油,最具代表性者如Poly-Esters多元醇酯(POE),酯類基礎油在從前代表著各基礎油中之最高等級。然而此類基礎油中目前最新的是烷基萘,從彈流狀態下的油膜厚度和黏度指數(VI)來看,烷基萘還表現出了比酯類合成油更好的表面保護性能。
環塔賽事用油正式選用此類合成潤滑材料,才能承受艱苦賽事的眼科考驗。
現代車用引擎在出廠時就已經磨合好了,因為今日造車技術的進步使得機械公差很小,所以說新車時選用礦物油來幫助引擎加速磨合的說法的確有問題。反而選用全合成潤滑油對延長引擎壽命幫助更大,尤其是橡膠油封的部分。使用全合成潤滑油有幾個好處:
1.全合成潤滑油比起礦物油,有較高的黏度指數。高溫比較不會變稀,低溫也比較不會變稠。合成潤滑油中的黏度指數改良劑(VII)較少,甚至幾乎沒有,黏度不會常常改變也就能使用的比較久。
2.全合成潤滑油的油膜強度比礦物油(即第I類基礎油)、石化油(即第III類基礎油)要好的多。所以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完全離開軸承部位,漏到潤滑油底殼。
3.二元酯(第五類基礎油)是具有極性的分子,制造出的全合成潤滑油具有溶解臟污與氧化物的功能。
2、環塔ECOPEROL潤滑技術
最新型的ECOPEROL潤滑技術,采用最新的電解電鍍的方法,將特殊的試劑加入潤滑油中,可以自動的在金屬表面形成一個活化層,形成強勁的超滑平面。這個活化層在引擎轉動過程中,可以轉化為厚度為一微米的ECOPEROL結構,永久的依附于金屬表面。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潤滑機理,使其金屬磨擦系數低于0.001,是普通潤滑油減磨系數的十分之一。
減少空氣污染
ECOPEROL技術潤滑油卓越的節油功能本身就意味著空氣污染的減少,由于燃料得到充分燃燒,一次可以使NOX氧化氮降低30%-80%,CH碳氫化合物降低30%-50%,CO一氧化碳降低20%-30%,實踐證明:使用ECOPEROL潤滑油是控制和解決汽車尾氣污染的有效途徑。
良好的金屬件表面修復功能
ECOPEROL潤滑油的表面修復功能使原先金屬磨擦表面的微小不平、受損劃痕、紋理都會被修復,變得光滑異常。包含于環塔機油中的ECOPEROL微粒,在機油的輸送下到達發動機的內部需要潤滑的位置,在接促的金屬表面形成堅固的潤滑膜。
ECOPEROL材料屬于磨擦系數極其微小的一類材料,作用在發動機內可以大大減輕其內部由于磨擦造成的損耗,可以使發動機提供更多的功率來驅動車輛,動力提升的同時,由于磨擦的降低,燃油的消耗隨之減少,在實際的使用效果中,根據駕駛者的駕駛習慣、車輛形式環境、車況等因素影響,綜合可以降低燃油消耗5%-7%。
環塔潤滑油的最與眾不同的特點是:具有非常優秀的潤滑特性,并能夠在高溫磨擦的環境中完全保持這一特性。相比于其他以混合石墨、高分子合成材料為基礎的潤滑劑,環塔潤滑油更不容易氧化。由于它包含的ECOPEROL微小顆粒直徑僅有0.2微米,因此具有比其他潤滑劑要低得多的磨擦系數。當這些ECOPEROL微粒進入發動機內部后,會牢牢地附著在所有磨擦接觸的位置。在高溫和磨擦的作用下,ECOPEROL微粒在需要潤滑的金屬表面溶解并在其上形成堅硬、潤滑的保護膜。
發動機內的溫度,特別是機內持久產生磨擦部位的溫度足以使ECOPEROL微粒(已經與其他化學顆粒組合)產生融解并結合在金屬表面。因此可以保證, 環塔產生的潤滑效果,還會因為下一次的更換機油而消失。這層新產生的堅硬潤滑膜,可以用“完美”來形容。它具有極低的磨擦系數。正因為這樣,可以使發動機的工作溫度降低高達10攝氏度。降低了磨擦和工作溫度的發動機產生了積極效果:
一機油溫度隨之降低,等于提高了機油的黏度,機油因此具有了更長效的、更好的潤滑功能。